Menu
Close
#疫苗
呼吸道融合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 是造成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的主因1。RSV 是兒童常見的病毒,約九成以上的嬰幼兒在兩歲以前都曾經感染過1,2。RSV感染在美國是最常造成嬰兒住院的疾病2,在台灣同樣也是造成嬰幼兒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每年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RSV的病程進展非常快,感染後兩、三天便可能從發燒發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是發展為肺炎或支氣管炎,也因此,RSV 發病後可能令人措手不及,顯示出預防的重要性3。 RSV在不同區域的流行性不同,如在歐美等溫帶地區的流行期約為每年10月到隔年5月之間,有季節性,在臺灣等亞熱帶地區則是全年皆有流行的機會1,4。
RSV 屬於 RNA 病毒,可分成 RSV A 跟 RSV B 兩種1,傳播方式依賴飛沫和接觸兩種:(一) 飛沫傳染,藉由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散布出去的飛沫,接觸到健康者的眼結膜、鼻黏膜或口腔等而傳染病毒;(二) 接觸傳染:如健康者在親吻時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是健康者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 RSV 汙染之玩具、門把等物體,再觸摸自己的眼、口、鼻等處,造成傳染4。
RSV的潛伏期約三天,這時期RSV會進入到呼吸道的上皮細胞,接著感染並開始破壞細胞,引發症狀,症狀期約一週1。起初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降低,約過一至三天後出現鼻塞、咳嗽、打噴嚏、發燒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當咳嗽持續變得嚴重,可能會進展為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也可能併有哮喘1,4。嬰幼兒及孩童感染後所帶有的病毒量比成人高,且成人一般傳染期為三至八天,但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者的傳染期可長達三至四週4。
RSV目前並沒有上市的抗病毒藥物,且嬰兒的RSV嚴重感染大多發生在出生後三個月內,若不積極應對,嬰幼兒將會暴露在RSV的風險下5。因此,若能由母親在懷孕期間增加病毒抗體濃度,抗體可以通過胎盤轉移到胎兒,從而使嬰幼兒得到保護,同時也能保護母親。此外,母親的抗體也可以在分娩後透過乳汁轉移給新生兒,增強新生兒在出生後最初幾個月的免疫反應6。
RSV只以人類為唯一宿主,而且可以感染所有年齡層,除了2歲以下的嬰幼兒外,老年人是另一個RSV常見感染群,特別是60歲以上的RSV疾病高危險群 (包括有慢性肺病、心臟 管疾病、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7。例如62歲的「歌神」張學友不久前就因為感染RSV而緊急取消三場演唱會。 因此,60歲以上長者更應該考慮個人狀況,積極面對RSV的威脅,在變化快速的環境中,才能持續保有健康人生!
PP-UNP-TWN-0289-202501
此連結將會帶您到第三方網站,該網站由獨立的第三方管理及操作,亦不受輝瑞(及/或其關係企業)控制。如您點選任何進入第三方網站上的連結,您採取的所有行動乃根據您個人風險評估而決定。任何您於第三方網站所提供的資料以及使用第三方網站所採取的行動,均受第三方網站的使用條款管轄,其中使用條款包括保密性、數據私隱和安全性等。
除非以書面明示同意,輝瑞及其關係企業與第三方網站的擁有人或管理員在任何情況下均沒有聯繫,對第三方網站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任何與其關聯的事務,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感謝您拜訪PfizerPro輝瑞醫療專業人員網站,期待您的再次拜訪。